天纵达领导能力研究院
广东干部教育培训中心
0752-5753333
 作息08:30-18:00

 
天气信息

老话说“秋分4不做,来年无灾祸”,9月22日秋分节气,提醒别犯了忌讳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4-09-20 16:46

“秋分时节一阳生,养生之道在于平。”这句古话不仅道出了秋分时节的自然规律,还蕴含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老话说“秋分4不做,来年无灾祸”,9月22日秋分,天纵达干部业务培训中心提醒别犯了忌讳,这句话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文化内涵呢?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秋分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还是人们总结出的一套养生法则的体现。

秋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均等,此后北半球逐渐进入冬季,天气转凉,人体的新陈代谢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古人根据这一特点,总结出了“秋分4不做”的智慧,以此作为对未来一年健康的祈愿。

图片

“不做”之一便是不暴饮暴食

秋季,天高气爽,却也干燥异常,人体仿佛一台精密的机器,在这金黄与萧瑟交织的季节里,更易因内外失衡而“上火”。

此时,若是一味贪图口腹之欲,过度沉溺于辛辣与油腻的美食之中,无异于火上浇油,轻则身体不适,重者或许还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正如古语所云:“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回溯千年智慧,《黄帝内经》中的教诲依然振聋发聩:“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这不仅仅是对秋分时节饮食的精准指导,更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现代人追求健康生活的道路。

它告诉我们,无论是四季轮转还是日常生活,都应遵循自然的规律,饮食需适度,不可放纵,起居应有规律,不可颠倒日夜,劳作亦需量力而行,不可过度耗损身心。

试想,古往今来,多少名人雅士,因懂得节制之道,而得以享受悠长岁月与卓越成就。

如唐代药王孙思邈,他强调“食饮有节,起居有度”,不仅医术高超,更享高寿,成为后世敬仰的典范。

又如民间俗语所说:“饭吃八分饱,到老肠胃好”,简洁的话语中蕴含着深刻的养生哲理,提醒我们,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更要注重身体的长远福祉。

不暴饮暴食,不仅是对身体的温柔以待,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它教会我们在纷扰的世界中寻得一份平衡与和谐。

让我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不忘倾听身体的声音,遵循自然的法则,让形与神俱,达到身心的和谐统一,从而在人生的旅途中,行得更远,笑得更灿烂。

图片

“不做”之二:不熬夜——养阴润燥,顺应时节之道

古人云:“秋收冬藏”,意在告诫人们,秋季应如自然界般,开始收敛阳气,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做准备。

在这一季节里,保证充足的睡眠,成为了养生的重要一环。

《大学》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修身之基,首推健康。熬夜,无疑是对身心健康的极大挑战。

古人深知此理,如清代名医叶天士便曾言:“夜卧不安,则百病丛生”。他强调,夜间是身体修复与阳气归藏之时,熬夜则打乱这一平衡,长此以往,必损及根本。

在古代,有一个关于不熬夜的小故事流传甚广。相传苏东坡,虽才华横溢,却一度因熬夜读书而身体衰弱。后经友人提醒,他开始调整作息,坚持早睡早起,不仅身体逐渐康复,创作灵感也更加充沛。这一转变,让他深刻体会到“顺应天时,方能养生”的道理。

现代科学同样支持这一观点。研究表明,良好的睡眠不仅能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增强免疫力,还能提高日间的工作效率与创造力。

正所谓“早睡早起,精神百倍”,这句民间谚语简洁明了地概括了早睡早起的好处。

再结合俗语“熬夜伤身,早起养神”,更是直接点出了熬夜与早起的利弊对比。

古人讲究“天人合一”,认为人应随季节变化调整生活习惯,秋季尤应如此。秋季干燥,熬夜更易耗伤阴液,导致皮肤干燥、免疫力下降等问题。而充足的睡眠,则能有效养阴润燥,保持身体内外环境的和谐。

图片

“不做”之三则是不乱穿衣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不做"之三则,政府机关党建文化规划设计中心得和大家好好聊聊——那就是不乱穿衣,要做个时尚与健康的双重赢家!

这秋天一到,早晚温差大得跟过山车似的,一不小心,穿多了热得像个烤红薯,穿少了又冻得直哆嗦,感冒君就这样不请自来了。

正所谓“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本草纲目》里的这句老话,至今仍是我们穿衣的智慧宝典。但咱们得与时俱进地理解它,“秋冻”不是让你冻得瑟瑟发抖还硬撑,而是要学会看天穿衣,灵活应变。

想象一下,早晨出门,凉风习习,套件轻薄的针织衫,既保暖又不失风度;到了中午,阳光正好,换上一件透气的T恤,搭配条牛仔裤,简约又不失格调,这不正是“秋冻”新解吗?别忘了,时尚圈流行的“层次感穿搭”,其实也是老祖宗智慧的现代演绎,既实用又潮流。

再来说说咱们的网络热词,“温度与风度并存”,这不就是咱们追求的吗?别为了追赶时髦,大冷天穿个短裤露脚踝,老了可是要后悔的。

那句“要风度不要温度,最后只能拥抱感冒药”,幽默中带着几分真理,提醒我们要理智爱美。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古代文人墨客,他们对自然的敏感与敬畏,都藏在那些流传千古的诗句里。比如白居易的“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寥寥几字,便勾勒出秋天的清冷与韵味。咱们现代人,在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时,也别忘了借鉴古人的智慧,顺应自然,和谐共生。

借用一句俗语“寒从脚下起,病从口中入”,惠州党建文化规划上墙提醒大家,除了适时增减衣物,脚下的保暖也别忽视,一双舒适的袜子,或许就是你远离感冒的小秘密。

图片

“不做”之四为不动怒

在探讨人生修养与身心健康之道上,“不做”之四——不动怒,实为智者之选,其深层意蕴,古今皆然,东西方文化亦多有共鸣。

古人云:“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此言一语中的,揭示了情绪波动对人体五脏六腑的直接冲击。

其中,“怒则气上”,正如《红楼梦》中所言,愤怒之时,气血上涌,不仅扰乱心神,久之更伤身之根本。

在秋分这阴阳交替、万物收敛之际,人体亦应遵循自然规律,调和内外,使心气平和,以免为怒气所伤。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这句流传千古的俗语,是对不动怒最生动的注解。

告诫我们,在面对不公或挑衅时,若能以理智克制情绪,暂避锋芒,往往能避免后续无尽的烦恼与纠葛。

《菜根谭》中所言:“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根本。”此言深刻,退步非懦弱,实为智慧之举,以退为进,保全自身,亦和谐人际关系。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尼各马科伦理学》中提到:“任何人都可能发怒,这很简单。但向正确的人,以正确的程度,在正确的时间,为了正确的目的,以正确的方式发怒,这却不简单。”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往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情绪的波动在所难免。

中国古代文人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之首,在于养心,而养心之要,则在制怒。

通过冥想、瑜伽、阅读或是简单的深呼吸,我们都可以学会在纷扰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不让怒气左右我们的行为与决策。

图片

“秋分4不做”实际上是对人们日常行为的一种指导,它融合了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政府机构干部在职教育培训中心提醒大家在享受丰收喜悦的同时,也要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

无论是古代文人墨客的诗句,还是民间流传的谚语,都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这个秋分时节,让我们一起遵循这些古老的教诲,以平和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每一天吧。

正如宋代诗人陆游在其作品《卜算子·咏梅》中所言:“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不仅仅是对梅花品格的赞美,也是对我们面对生活挑战时态度的一种启示——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坚定,才是最为宝贵的财富。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8:00
 联系方式
白天:0752-5753333
夜间:0752-5707567
邮箱:tzd@tianzong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