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社区干部社区治理基层政权培训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教学基地介绍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0-05-09 00:00 为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建设和民政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2007年在民政部党组的科学决策下,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在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基础上成立,民政部培训中心、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和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同时设在学院,主要承担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类高等职业教育、全国民政系统干部职工教育培训、民政职业技能鉴定、民政政策理论和社会工作研究等职能。建院以来,学院按照“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办学、协调发展”的思路,以民政行业为依托,以服务社会为使命,适应市场、开放办学,各项工作取得了快速发展,整体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为民政事业发展及社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被誉为“民政干部的摇篮”,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为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获得“国家技能人才突出贡献单位”、“中央机关文明单位”等20多项荣誉。 区位优势突出,教育资源丰厚 学院地处经济社会发达、文化底蕴深厚的首都北京,建有燕郊和大兴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906亩。其中,燕郊校区占地310亩,建有体育馆、图书馆和包括部级重点实训室在内的10多个实训中心、60多个实训室,教学实训设施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现有在校学生3000余名、教职工29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45%以上,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占80%以上,双师比例达70%以上,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先后有多名教师荣获“国家技能人才突出贡献奖”及被评为“北京市教学名师”。在建的大兴校区位于北京新兴的高校聚集区,占地596亩,建成后将是一所集现代化、数字化、园林化为一体充满活力和时代气息的新校园。 依托民政行业,专业特色鲜明 学院立足民政、面向社会,设有护理(全科护理)、老年服务与管理、物业管理、民政管理(彩票营销与管理)、婚庆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救助社工、社区社工)、人力资源管理、公益慈善事业管理、学前教育(0-3岁早教、普通幼儿教育、特殊儿童教育)、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园林技术、假肢与矫形器技术、康复辅助器具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等17个涵盖民政各个领域、社会亟需的特色专业及专业方向,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类技能型人才。 培养模式多元,就业前景广阔 学院坚持实行开放式办学战略,先后与20多家企事业单位、行业机构建立“合作研发、合作育人、合作就业” 人才培养机制,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挪威、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或地区的20余所高校建立校际交流和合作关系,定期开展师生互访和培训活动,并探索实施“2+2”、“3+1”等多种学生赴海外培养渠道,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毕业生获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比率达98%以上,一次就业率达96%以上,推荐专升本比率达15%以上、录取率达>70%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得到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绿色通道畅通,奖助体系完善 学院大力拓展各类奖励和资助渠道,形成了完善的“国家—学院—社会”立体化的三级奖助学金帮扶体系。在校生可获得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院入学奖(助)学金、贫困补助以及天津鹤童奖学金、德法利奖学金、天津医养奖学金、社会福利基金会、华民慈善就业扶助项目等20多项社会专项奖助。其中,最高单项奖励金额达8000元年,一学年可累计获得最高奖助额21000元。奖助学金面覆盖全院50%以上的优秀学生和100%的困难学生,有效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力保障贫困学子圆梦大学。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2012年3月国务院召开的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明确提出“民政要在社会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学院作为民政部直属院校,是国家民政人才教育培养的主阵地和主渠道,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欢迎广大考生踊跃报考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为推动民政事业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继续教育学院 培训部是民政部培训中心的一个专门从事民政干部教育培训的机构。设主任一人、副主任两人。下设综合工作部、项目管理部、培训管理部、素质拓展部四个科室。共有员工14人。 一、指导思想按照民政培训“立足民政,服务社会,整合资源、打造精品”的思路,逐步由市场化培训转向项目化培训、由供给式培训转向需求式培训、由注重基层培训转向强化高端培训,进一步吸纳社会资源、借助民政资源、依托学院资源,通过项目式承担培训费用、需求式设计培训教学、评估式检验培训效果,实现培训工作的“专业化教学,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进而实现民政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转型目标紧紧围绕《民政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0)》,以策划申报重点培训项目为抓手,以举办高端民政干部培训班、中长期民政人才培训班为重点,以举办普及型公益性培训班为补充,走精品培训之路,打造民政培训品牌,树立民政培训的权威性。 三、实现路径在培训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要想占领民政培训市场,在战略上需要:以公益性聚气,提升影响;以实效性聚财,提升效益;以持续性聚力,形成积淀。在战术上需要:解析社会需求,锁定目标人群,确定培训内容,重构培训模块,构建师资团队,创新培训模式,打造精品培训,推动民政建设。一个目标:紧紧围绕新时期民政事业发展的需求开展培训,为推进民政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两种方式:采取地面培训(包括现场授课、交流研讨、实地考察等)和网络远程教育两种培训方式。三项内容:完善以民政业务、社会工作、民政职业技能为主要内容的三大培训板块。四种途径:以科研开发培训、以项目带动培训、以优势推动培训、以质量拓展培训。五支队伍:以行业专家、领导为核心的高端智囊队伍,精通民政理论与实务的科研策划队伍,专兼职结合的双师素质的培训师资队伍,熟悉民政业务且服务意识较强的培训管理队伍,规范严谨的培训督导评估队伍。六类基地:在全国各地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工作、优抚安置、救灾救助工作优秀的机构以及围绕职业技能鉴定需求而建立六类“民政部培训中心教学培训基地”,以实现课堂培训与考察交流、现场培训的有机结合。 四、培训类型与模式学习优秀培训模式,结合培训中心自身的特点优势,逐步实现培训模式的多样化。 (一)三种培训类型项目支持的培训(占培训班次的55%)、服务部机关和地方民政(占培训班次的35%)、市场类(占培训班次的10%)。1.项目支持的培训━━转型的重点通过培训项目策划,争取项目经费支持,提升培训综合效益。通过项目实施,培养院内师资队伍,完善课程开发,从而带动培训品牌建设。正积极申请的培训项目:养老护理、社会工作、家政服务、防灾救灾、社会组织管理、新任民政局长培训等项目。2.服务部机关及地方民政的培训━━成熟型培训重点落实《民政培训工作计划》。包括民政厅(局)长高级研修班、民政局长(处长)培训、基层干部公益性示范培训、殡葬服务与管理培训、养老护理员培训、机构社工实务培训、民政事业单位岗位证书示范性培训班等,举办15期,约培训1500人次。继续开发成熟型培训,并确保培训的规范化和质量的提升:与人事司、机关党委联合加强党建工作培训,加挂民政部党校的牌子,以此为突破口,开发“调训”模式,实现培训工作可持续发展。与部纪检监察局联合加强纪检监察专项培训,作为党建工作培训的有效补充。与优安局联合开发退伍军人专项培训,加挂退伍军人培训中心的牌子,进而与地方民政系统联合开发退伍军人专项培训,确保退伍军人专项培训经费用在实处。近日已与北京市民政局达成意向,为北京市殡葬系统班组长以上人员进行管理、服务、技能等专项培训。进一步与地方民政系统联合开展成熟型培训。3.自身优势与借助外力的市场类培训━━拓展型培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高端培训,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一是重点与北大和清华等高校联合举办研究生班和高级研修班,如福利企业负责人、殡葬管理人员高级研修班,特点是开发精品课程,聘请高端师资,实行高收费,创培训品牌。二是与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端优秀培训机构联合开展培训,借助外力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稳步推进市场占有率。 (二)三种培训模式1.以自身资源为依托的一体化模式培训中心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培训策划、招生、实施的经验,整合了一批培训资源,初步形成了整体效益和规模效应。因此,应当立足自身条件,充分发挥自主性和资源优势,组织开展囊括宣传、招生、师资配备、培训实施、会务管理等培训工作全程的“一条龙”民政培训,建立一体化的民政工作培训模式。特别是依托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开展鉴定培训,依托社工研究所等机构提升项目策划的水平、实施效果以及培训的权威性。2.以地方民政为依托的授权模式由培训中心授权地方民政系统相关部门和单位,代理代办招生工作以及培训的会务安排工作。双方根据约定进行责任分工,受权单位负责招生、会务、教师差旅等工作,培训中心负责制定培训计划、设置培训课程和提供师资,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进行培训。授权模式既可以充分利用民政系统的资源优势,也可以有效发挥培训中心优秀师资作用,达到互惠双赢的目的。3.以培训基地为依托的监管模式在全国各地的优秀民政机构建立一批培训基地,以培训基地为依托,结合其服务领域,发挥机构品牌及其专业人才优势,由专业人员对培训对象进行以实践为主的培训。培训中心按照培训对象的实际需求,与相关服务机构开展合作,培训中心主要负责招生组织工作,双方共同开发培训课程,并提供师资力量,借助培训基地的优势开展监管式培训工作。4.以借助外力的联合培训模式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优秀培训公司联合开发培训,借助培训监管与参与过程,推介自己,拓展市场。 |